j9九游老哥俱乐部:
11月26日晚上,淑德女子书院为第三期STEAM项目成员举办了“听她说·女科学家那些事儿”茶话会,邀请了j9九游老哥俱乐部理学院的党丽教授和江苏师范大学的石枫教授来给成员们进行科研求学道路上的经验分享。
01 石枫教授发言
石枫教授
石枫:常州大学特聘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教授。1998年和2004年于江苏师范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3年获得苏州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3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先后荣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21),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等。
先后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Thieme Chemistry JournalAward、Asian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新和成-中国化学创新奖。担任《有机化学》、Chemical Synthesis青年编委、Org. Chem. Front.J. Org. Chem.Eur.J.Org. Chem. 国际编委。
石枫教授用“曲折”来形容她的求学生涯。在本科院校江苏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由于自身兴趣的原因,她选择继续深造,开始备战研究生考试。在坚持几个月的备考之后,她成功上岸江苏师范大学。在硕士毕业之后,石枫教授选择留在母校——江苏师范大学,并且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待生活稳定时,她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打破这份稳定的是,一颗想要进取向上的心,已是大学老师的她决定读博深造。在读博期间,比同龄人大十岁的她还要兼顾家庭,但也丝毫不减对学术的热爱,经常成为实验室关灯的人,即使在冬天,也毫无例外。也是因为这份坚持与努力,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提前毕业的资格,成就更加强大的自己。
重新回到教师岗位,石枫教授迅速组建了课题组团队。在整个团队成员及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团队的研究收获了不少的奖项。不仅为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院校输送了人才,还让石枫教授成功申请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一路走来,石枫教授非常感谢身边鼓励她的老师、一起进步的学生,以及默默支持她的家人。当然,也有她自己一颗破釜沉舟的决心。对科研产生兴趣,不断作出成绩,收获自信,跻身进入学院前列。她表示,事业的成功,可以给一名女生无限的自信。在做一件事之前,无论会是什么结局,女生们都应该勇敢试试,不留遗憾。
最后,石枫教授留给同学们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期的赛跑,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心态,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是人生赢家。
02 党丽教授发言
党丽教授
党丽:2010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师从林振阳教授,随后加入美国德州农工大学Michael Hall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工作。2013年 6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开始开展独立研究工作,2017年加入j9九游老哥俱乐部, 建立学术团队。党丽课题组主要以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活性为研究重点,展开理论计算研究,同时也从事钙钛矿发光材料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有机光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目前为止发表SCI论文80多篇,论文被引用近2500多次,H-indel是21。近五年主持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 项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项 目、1 项广东省重点项目、1 项李嘉诚基金会科技项目。2014年入选“深圳市孔雀计划”,2016 年入选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 2018年起获j9九游老哥俱乐部“卓越人才计划”奖励。
党丽教授与石枫教授的求学之路有所不同。党丽教授用“我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来总结她的科研生涯:从本科南京大学的有机化学方向,到硕士厦门大学的计算化学方向,再到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最后到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博士后,这一路,她灌注了对科研的无限热爱。她非常感谢她的博士生导师,不断鼓励她,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她在科研中发现新事物,学习到新知识,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03 解决困惑
Q1:作为一名研三的学生,在科研领域没有兴趣,不停地在被周围同学的学历“内卷”着前进,让我不禁想问:读博是理工科女生最好的出路吗?况且周围有很多声音在告诉自己,女生应该考虑家庭、年龄等因素,去选择一个平稳的生活。我应该如何去对待这些声音呢?
石枫教授:
以前我的一位学生,也是有这种想法。我鼓励她去和课题组的博士师兄谈话,问问前辈的经验,后来她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女生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精彩地度过这一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被束缚在年龄的牢笼里。可能你的潜能在课题中还没被激发出来,但是并不意味着你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做科研是一种好生活,提升自己,选择生活的自由度会更大。
党丽教授:读博士也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面对多重角色的自己,要做好角色转换,把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故事分开叙述,不将老师的情绪带进家门,不把妻子的情绪带进学校,也不要忘记在空余的时间陪伴家人。
Q2:作为一名导师,您最喜欢学生的特质是什么?
石枫教授:首先是必须性格好,乐观开朗;其次是心理素质过硬,在科研路上会有很多失败,要有强大的心脏去面对;第三就是身体素质好,有健康的身体才能继续地学习与工作;最后是要有团队精神,团结的力量,才能做出好成绩。
Q3:如何保持专注的学习?如何提高记忆力?
党丽教授:休息是要有的,但如果休息太久,就需要很大的启动力。做科研是用的左脑,在收到反馈时,左脑会很兴奋。如果想让左脑停下来,右脑就要启动,可以适当去运动、听听音乐,让右脑动起来。另外,我一直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看文献时,发现文献亮点,及时拷贝,精简内容要点,制作一份ppt,这样能做到,重新打开ppt时能够回忆起来。
在听完教授们耐心地解答之后,成员们纷纷表示,两位老师的分享十分精彩,参加完活动后收获满满。不少成员也被两位女科学家坚定选择科研道路的决心打动,并且对未来走科研道路的想法也有了清晰的规划。
# 听她说
20级临床医学伍思莹
无论是进行科研还是工作还是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开朗的性格,要学会边学习边工作边生活。无论是身边的环境还是身边的人的影响,都在无形之中推动着自己前进。
21级建筑学钟夏琪
本次茶话会提到了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在不同的环境调整自己的角色,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兴趣等等话题,让我在这个迷茫的阶段能够了解到老师们的经历与体会,给自己的现阶段一个参考。非常开心参加本次的活动,受益匪浅。
20级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童慧玲
听完两位老师的分享,我越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我很受鼓励,我体会到:不要太早给人生设限,不要太早下结论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科研呀、不适合搞研究呀这些,要多去尝试,多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开拓更多可能。要努力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 活动合照